按照CCAA《温室气体核查员注册准则》要求,为满足认证行业对温室气体核查员的需求,北京某认证机构与我单位初步定于2022年7月下旬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温室气体核查员基础课程培训。该课程将邀请经过CCAA备案课程的权威机构的资深专家授课。课程时间安排在周末,不影响大家的本职工作。
根据《温室气体核查员注册准则》要求,目前温室气体核查员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培训和现场考核,拥有三次碳核查经历,就可以注册为温室气体核查员。也就是说,在目前CCAA现行的人员注册制度下,温室气体核查员不需要参加CCAA统考。
温室气体核查员属于认证人员资格,而认证人员资格又是人社部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版)》中明确承认的国家职业资格。在目前“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政策大环境下,获得这个职业资格证书,对个人未来20年的就业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认证人员职业资格感兴趣,而且愿意成为认证人员资格中温室气体核查员的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审核员考试与技能辅导),我们定期发布相关的消息供大家参考。预计于2022年7月16日、17日两天,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温室气体核查员基础课程培训。要参加本次温室气体基础知识课程,大家可以电话或微信联系我,易兵,15327270208
本期文章给大家带来的知识是:碳排放基础知识(2)地球上的碳是怎样循环的?国际上有哪三份重要的环境国际公约?
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影响最为明显,原因是它在大气中含量最丰富。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数据,2016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5.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所有人为温室气体的81%。此外,二氧化碳会在大气中停留数千年。但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甲烷吸收辐射的效率是二氧化碳的21倍,这使得甲烷的全球变暖指数更高,虽然它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只有10年。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横越了8个国家,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现在它的森林覆盖率与400年前相比,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面积整整减少了一半。人为引发的大火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还使巴西成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巴西每年排放约3亿公吨二氧化碳,当中2亿来自砍伐及焚烧亚马逊热带雨林。
大气中吸收辐射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有时缩写为GHG),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而温室效应又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数据,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虽然氧气(O2)是地球大气中含量第二丰富的气体,但O2并不吸收热红外辐射。
温室气体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球大气中所固有的、但是工业化(约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排放而明显增多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等。另一类是完全由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即人造温室气体),如氯氟烃、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例如,氯氟烃(如CFC—11和CFC—12)曾被广泛用于制冷机和其他工业生产中,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烃导致了地球平流层臭氧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氯氟烃等人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正逐步减少。
根据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列入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与三氟化氮。因此,一般情况下,我国工业企业进行温室气体核算时,只需对这七类温室气体进行核算。
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在温室气体中占比最高,且温室效应最显著,减排一般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达峰即二氧化碳达峰。
如果考虑所有温室气体,则可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乘以其温室效应值(如GWP)后,换算为等价二氧化碳当量,这样可以将不同温室气体的效应标准化。
我们常说的碳减排、碳核查、低碳等术语中的碳,是二氧化碳的简称,实际上指的是温室气体。因为温室气体种类很多,各种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同,为便于比较,采用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为基准,根据各种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小折算成等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当量),因此,这些概念中的碳即指温室气体。
地球的未来何处去?
在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个令人严重关切的问题。根据数据统计,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09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近38%,甲烷含量增加了148%,其中大部分是在过去50年里增加的。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由于全球变暖,2016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2018年是第四热的一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20年都在1998年之后。科学家们不无担忧的表示,我们观察到的气候变暖影响了大气环流,从而影响了全球的降雨模式。这将给全球人民带来巨大的环境变化和挑战。
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科学家、政府官员和越来越多的公民担心,全球变暖的最坏影响: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动植物灭绝、海洋酸化、气候的重大变化和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 —— 将不可避免!为了解决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2016年4月,来自73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巴黎协定》,这是一项通过投资于一个可持续、低碳的未来,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美国是2016年同意该协议的国家之一,遗憾的是,2017年6月开始它退出了巴黎协议。
根据美国环保署(EPA)的数据,2016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了12%,其部分原因是由煤炭转向天然气导致化石燃料燃烧大幅减少。那些年冬天的温暖气候,也减少了许多家庭和企业增加供暖的需求。
应对气候变化的三份国际公约
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主要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 年 5 月 9 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 1992 年 6 月 4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1994 年 3 月 21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1995 年起,该公约缔约方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由序言及 26 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这些条款是每年召开的缔约方大会谈判的基础。
(2)《京都议定书》 1997 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制定,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京都议定书》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① 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② 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③ 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④ 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是 2008—2012 年,第二承诺期为 2013—2020 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对全球碳减排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全球建立了旨在促进碳减排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这些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碳交易市场等灵活完成减排任务,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相关技术和资金。这一时期形成的碳交易经验,为中国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经验。
(3)《巴黎协定》 2015 年 12 月 12 日,195 个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届缔约方会议巴黎大会上通过该协定。这是国际社会在气候问题上多年「博弈」后产生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为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巴黎协定》生效条件:应在不少于 55 个《公约》缔约方,共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至少约 55%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交存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书之日后第三十天起生效。《巴黎协定》于 2016 年 11 月 4 日正式生效。《巴黎协定》的生效填补了《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 2012 年到期后一直存在的空白,使得国际上又有了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按照这一协定,各方将共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威胁,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尽快达到峰值,以实现将全球气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高 2℃ 以内,并努力控制在 1.5℃ 以内的目标。
《巴黎协定》规定,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发达国家曾经承诺,到 2020 年要实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 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资金的目标。
《巴黎协定》还规定,从 2023 年开始,每 5 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比如中美两个大国都做出了自己的减排承诺。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至 65%等自主行动目标。美国承诺到 2025 年在 2005 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 26%至 28%。

温室气体核查员基础课程培训(无锡班)正在紧张筹备中。
预计开班日期:2022年7月16日、17日(两天)
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审核员考试与技能辅导),同时加我的微信号15327270208,会持续发布开班有关的各类信息
|